上海SST-450新型高端波峰焊收费情况
波峰焊工作原理
波峰焊是种借助泵压作用,使熔融的液态焊料表面形成特定形状的焊料波,当插装了元器件的装联组件以定角度通过焊料波时,在引脚焊区形成焊点的工艺技术。组件在由链式传送带传送的过程中,先在焊机预热区进行预热(组件预热及其所要达到的温度依然由预定的温度曲线控制)。实际焊接中,通常还要控制组件面的预热温度,因此许多设备都增加了相应的温度检测装置(如红外探测器)。预热后,组件进入铅槽进行焊接。锡槽盛有熔融的液态焊料,钢槽底部喷嘴将熔碰焊料喷出定形状的波峰,这样,在组件焊接面通过波时就被焊料波加热,同时焊料波也就润湿焊区并进行扩展填充,终实现焊接过程。
波峰焊是采用对流传热原理对焊区进行加热的。熔融的焊料波作为热源,一方面流动以冲刷引脚焊区,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热传导作用,引脚焊区正是在此作用下加热的。为了保证焊区升温,焊料波通常具有一定的宽度,这样,当组件焊接面通过波时就有充分的加热、润湿等时间。传统的波峰焊中,一般采用单波,而且波比较平坦。随着铅焊料的使用,目前多采取双波形式。
元器件的引脚为固态,焊料浸入金属化通孔提供了条途径。当引脚接触到焊料波后,借助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液态焊料沿引脚和孔壁向上爬升。金属化通孔的毛细管作用进步促进了焊料的爬升。焊料到达PcB部焊盘后,在焊盘的表面张力作用下铺展开来。上升中的焊料排出了通孔中的焊剂气体和空气,从而填充了通孔,在冷却后终形成了焊点。
电子科技势在必行,追逐潮流。SMT有关的技术组成SMT从70年代发展起来,到90年代广泛应用的电子焊接技术。由于其涉及多学科领域,使其在发展初期较为缓慢,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协调发展,SMT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预计在21世纪SMT将成为电子焊接技术的主流。下面是SMT相关学科技术。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技术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技术电路板的制造技术自动贴装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
波峰焊虚焊原因:PCB翘曲,导致PCB倾斜位置与波峰焊接触不良。PCB设计不合理,波峰焊产生的阴影效应导致漏焊。焊接温度下使用单层电造成芯片金属电头附着力差或加盖现象。元件焊盘、引线和PCB基板被氧化或污染,或者PCB潮湿。传送带两侧不平行,因此PCB与Apollo pe触点不平行。焊剂活性差导致润湿性差。高压断路器预热温度过高,导致焊剂碳化,活性丧失,润湿性差。
高频特性好。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30%~50%。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表面组装技术SMT的发展趋势窄间距技术(FPT)是SMT发展的趋势FPT是指将引脚间距在0.635—0.3mm之间的SMD和长*宽小于等于 1.6mm*0.8mm的SMC组装在PCB上的技术。由于计算机、通信、航空航天等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在上的,促使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SMC越来越小,SMD的引脚间距也越来越窄。目前,0.635mm和0.5mm引脚间距的QFP已成为工业和军用电子装备中的通信器件。